在第七届体育产业经济论坛上,都灵俱乐部主席乌尔巴诺·卡伊罗的发言,揭开了意大利足球的多重困境——新冠疫情后遗症未消、13家意甲俱乐部亏损、每年3亿欧元盗播损失,以及年轻球员出场机会匮乏。但困境之中亦有生机,卡伊罗抛出了振兴足球的“都灵方案”:推动新建球场、呼吁奖励重用青训的俱乐部,以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升级为抓手,为意大利足球寻找破局之路。这份兼具现实批判与未来规划的蓝图,不仅关乎都灵的发展,更直指意大利足球的核心症结。
生存困境:疫情、盗播与政策忽视的三重挤压
意大利足球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,卡伊罗的发言道出了所有俱乐部的心声。新冠疫情的后遗症仍在发酵,这个为国家贡献超10亿欧元税收、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的行业,却未得到政府的针对性支持,与电影等行业形成鲜明对比。更严峻的是经济层面的多重损耗:每年因比赛盗播损失约3亿欧元,20家意甲俱乐部中13家处于亏损状态,博彩行业160亿欧元的收入里,足球行业竟分文未得,这些问题共同构成了俱乐部的生存压力。
政策支持的缺失让困境雪上加霜。卡伊罗直言,意大利足协需向政府传递足球行业的价值——它并非需要无偿补助,而是渴望公平的发展环境,比如针对青训投资与球场建设的税收减免。在西班牙已通过有效成本控制实现良性发展的当下,意大利足球的成本管控体系明显滞后,多重压力的叠加,让曾经的足球强国陷入发展瓶颈。
青训迷思:天赋待发掘,奖励比限制更有效
“我们的青训非常出色,却让U21球员坐冷板凳”,谈及意大利国家队成绩不佳的根源,卡伊罗给出了精准判断。意大利各年龄段国青队晋级大赛次数位居世界前列,证明青训体系具备强大的造星能力,但63%的出场时间被外国球员占据,让本土年轻球员失去了成长的关键舞台。这种“有人才却无机会”的尴尬,成为意大利足球振兴的最大阻碍。

在解决之道上,卡伊罗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思路:“与其限制外援,不如奖励重用青训的俱乐部”。他认为,通过政策激励引导俱乐部给年轻球员更多出场机会,远比简单的外援限制更符合足球发展规律。这种方式既能保护联赛的开放性与竞争力,又能让本土天赋在实战中得到锤炼,为意大利国家队输送新鲜血液。这一观点不仅直指青训发展的核心矛盾,也为意大利足球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方向。
都灵的破局:新球场与基础设施的长远投资
面对行业困境,都灵俱乐部选择以主动变革寻求突破,新建球场成为重要抓手。“很多意大利球场破旧,观赛体验远不及他国”,卡伊罗坦言,在体育部长介绍新建球场特别专员后,都灵已将新球场建设提上日程,正与市长商谈可行性。拥有属于自己的现代化球场,不仅能提升球迷观赛体验、增加商业收入,更能为俱乐部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设施基础。
除了球场建设,都灵还将目光投向了青训与成本管控。卡伊罗强调“控制成本是最重要的议题”,并计划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青训布局,实现俱乐部的良性发展。他的乐观并非盲目——在意大利足球整体陷入迷茫时,都灵以“基础设施+人才培养”为核心的发展策略,既贴合俱乐部实际需求,也为其他意甲俱乐部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
行业共鸣:从个体行动到集体振兴的呼吁
卡伊罗的发言不仅是都灵的发展宣言,更代表了意大利足球俱乐部的集体诉求。他呼吁意大利足协加强与政府的沟通,让足球行业获得应有的关注与支持;建议通过税收减免等方式激励青训投资与球场建设;推动解决盗播与博彩收益分配问题,这些诉求都击中了意大利足球的痛点。
意大利足球的振兴并非一家俱乐部的任务,需要行业、足协与政府的多方合力。卡伊罗的“奖励青训”与“新建球场”思路,为这种合力提供了具体方向:政府出台扶持政策,足协搭建激励体系,俱乐部积极投入青训与基础设施。当越来越多像都灵这样的俱乐部行动起来,当政策支持与行业努力形成共振,意大利足球才能走出困境。
都灵的新蓝图,是意大利足球破局的一个缩影。从解决青训球员出场难题,到推动球场等基础设施升级,卡伊罗的每一个规划都兼具现实意义与长远价值。对意大利足球而言,这不仅是一家俱乐部的发展思路,更是振兴昔日荣光的希望所在。随着都灵等俱乐部的主动变革,以及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,相信意大利足球终将走出困境,重现往日辉煌。
上一篇:皇马冷遇!罗德里戈出场时间仅第17,巴西主力的俱乐部困境
下一篇:返回列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