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训传承的新注脚:刘维伟与李俊贤的 “杨瀚森式” 成长之路
发布者:24直播网 更新时间:2025-09-16 17:13:28

  当青岛国信男篮在 CBA 夏季联赛东营站以 76-66 击败山东男篮时,比分背后的故事远比胜负更有分量 ——17 岁小将李俊贤在对阵天津的比赛中 28 分钟砍下 13 分 5 篮板,教练刘维伟那句 “已将他作为‘第二个杨瀚森’培养” 的表态,不仅揭开了青岛男篮青训布局的新篇章,更成为中国男篮本土人才培养的又一关键注脚。从杨瀚森在 CBA 的迅速崛起,到李俊贤在夏季联赛的初露锋芒,青岛男篮以 “实战淬炼 + 精准定位” 为核心的青训模式,正在打破 “急功近利” 的行业困局,为年轻球员铺就一条可复制的成长路径。

夏季联赛的 “试金石”:新人在实战中完成蜕变

  青岛男篮在东营站的两胜一负,本质上是一场 “以赛代练” 的青训实验。相较于锁定主力轮换的王奕博(场均 15 分 5 助攻),教练组更看重李俊贤、丛睿言两位 17 岁小将的适应能力 —— 即便两人出场时间有限,但从赛前合练到赛后复盘,每一个环节都被纳入 “一线队标准” 考核。这种 “提前融入” 的策略,正是青岛从杨瀚森培养中总结的核心经验:2022 年,杨瀚森正是通过夏季联赛的零星出场,提前适应了 CBA 的对抗节奏,为次年成为球队核心埋下伏笔。

  李俊贤在对阵天津的表现,精准印证了刘维伟的眼光。13 分 5 篮板的数据背后,是他在攻防两端展现的成熟度:进攻端能在高位策应找到空位队友,防守端多次完成关键卡位,甚至在第四节面对天津内线时,用一记转身勾手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技术细节。球探报告显示,这位身高 2.06 米的内线球员,虽身体对抗仍需加强,但篮球意识(场均 1.2 次助攻)和执行力(失误率仅 8%)已达到同年龄段顶尖水平 —— 这些特质与杨瀚森初入联盟时的 “策应型中锋” 属性高度契合,也正是刘维伟将其视作 “接班人” 的关键原因。

  夏季联赛的 “低强度高容错” 环境,为新人提供了宝贵的成长缓冲。与常规赛不同,夏季联赛允许教练组放开尝试战术,即便李俊贤出现防守失位或传球失误,也能在赛后得到针对性指导,而非承受战绩压力。这种 “犯错 - 修正 - 再实践” 的循环,恰是年轻球员技术定型的关键。正如刘维伟在赛后采访中所说:“我们不怕他们犯错,怕的是没机会在实战中学会如何不犯错。”

刘维伟的培养逻辑:从 “杨瀚森模板” 到 “因材施教”

  将李俊贤对标杨瀚森,并非简单的 “复制粘贴”,而是刘维伟对 “内线核心” 培养规律的精准把握。杨瀚森的成功,在于教练组从一开始就明确其 “策应 + 护筐” 的核心定位,通过 “减少低位强攻、增加高位组织” 的战术设计,扬长避短发挥其传球优势;如今对李俊贤,刘维伟延续了这一思路 —— 鉴于其身体条件更偏向 “空间型内线”,教练组特意增加了他的外线投篮训练(夏季联赛三分命中率 35%),计划将其打造为 “能投能传” 的现代内线,而非完全复刻杨瀚森的风格。

  这种 “模板借鉴 + 个性调整” 的培养方式,体现了刘维伟的执教智慧。作为从青年队一路带出王奕博、杨瀚森的教练,他深知 “一刀切” 的危害 —— 当年培养杨瀚森时,针对其体重不足的问题,设计了 “以柔克刚” 的防守策略;如今面对李俊贤的速度优势,则增加了快攻跟进和外线协防的战术比重。这种 “一人一策” 的精细化培养,与许多球队 “重成绩轻成长” 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,也解释了为何青岛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涌现优质内线。

  刘维伟的 “长期主义” 还体现在对球员的信任上。即便李俊贤在首战仅得到 4 分,他仍在第二场给予 28 分钟的充足出场时间,这种信任并非盲目,而是基于日常训练的观察 —— 据青岛助教透露,李俊贤在训练中 “每天提前 1 小时加练投篮,防守端从不偷懒”,其职业态度打动了教练组。这种 “训练表现决定出场时间” 的机制,既激励了新人,也为球队筛选出真正具备潜力的球员。

青岛青训的示范意义:破解中国男篮 “人才断层” 困局

  青岛男篮的青训模式,正在为中国男篮提供 “本土培养” 的新范本。从杨瀚森到李俊贤,球队始终坚持 “梯队建设 - 实战淬炼 - 战术适配” 的三步走策略:第一步,在青年队阶段夯实基础技术,避免过早透支潜力;第二步,通过夏季联赛、季前赛等赛事让新人提前接触一线队节奏;第三步,根据球员特质设计战术角色,而非强行适配现有体系。这种模式下,杨瀚森用两个赛季成长为 CBA 全明星,李俊贤也在夏季联赛展现出清晰的进步轨迹。

  对比此前黑龙江女篮 “人才断档” 的困境,青岛的成功关键在于 “资源投入与耐心沉淀”。球队不仅建立了从 U15 到一线队的完整梯队,还配备了专职体能教练、技术分析师,为年轻球员提供科学训练保障;更重要的是,俱乐部愿意为青训牺牲短期战绩 —— 上赛季杨瀚森多次出现失误,教练组仍坚持让其担任首发,这种 “容错空间” 正是基层球队普遍缺乏的。如今将这种模式复制到李俊贤身上,无疑为中国男篮的内线人才储备注入新希望。

  青岛的实践还打破了 “本土青训不如海外留学” 的误区。当郇斯楠等球员通过 NCAA 寻求发展时,杨瀚森、李俊贤的成长证明,只要有科学的培养体系,本土联赛同样能孕育顶尖球员。两者并非对立关系,而是互补的 “双轨制”—— 海外留学拓展视野,本土培养深耕联赛,共同构成中国男篮的人才池。正如刘维伟所说:“不管是走出去还是留下来,关键是让球员在合适的环境里持续进步。”

  随着李俊贤在夏季联赛的表现逐渐被关注,青岛男篮的青训故事还在继续。从杨瀚森的 “一鸣惊人” 到李俊贤的 “初露锋芒”,刘维伟和他的团队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:中国男篮的青训不需要 “急功近利” 的口号,需要的是 “因材施教” 的耐心、“以赛代练” 的智慧,以及 “长期投入” 的决心。当更多球队开始借鉴这种模式,当更多年轻球员能像李俊贤一样获得成长机会,中国男篮的 “人才断层” 困局终将被打破,而李俊贤们的故事,也将成为中国篮球青训史上的新注脚。

标签 青训  刘维伟  李俊贤  
今日赛程
   
09-16 18:00
   
09-16 15:45
   
09-16 17:30
   
09-16 18:00
   
09-16 18:00
   
09-16 18:00
   
09-16 18:30
   
09-16 18:30
   
09-16 19:00
   
09-16 19:00
   
09-16 20:00
   
09-16 20:00
   
09-16 20:00
   
09-16 20:15
   
09-16 22:00
   
09-16 22:00
   
09-16 23:45
   
09-16 23:55

顶部